霜华染秋时,共饮人间至味

发布时间:2025-10-23
霜华染秋时,共饮人间至味

霜降

霜降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,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。

“霜降三旬后,蓂馀一叶秋。玄阴迎落日,凉魄尽残钩。”唐朝元稹的这首《咏廿四气诗·霜降九月中》写尽了霜降时节的物候变化。太阳到达黄经210度,我们迎来了秋天最后一个节气——霜降。从这天起,草木黄落,蛰虫咸俯,万物进入收藏阶段。


历史渊源

作为秋天向冬天过渡的节气,霜降有两个明显特征:昼夜温差大,天气逐渐寒冷。古籍《二十四节气解》中说:“气肃而霜降,阴始凝也。”此时地面在白天吸收的热量,到了夜晚几乎全部散发,气温骤降,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成细微的冰针,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,色白且结构疏松,故称之为“霜降”。

霜降

霜降时节,北方呈现出一种凛冽之美。元稹诗句“风卷清云尽,空天万里霜”,勾勒出秋高气爽、天高云淡的开阔景象。而南方虽仍留有秋意,但早晚已有寒意。韦建的“山明水净夜来霜,数树深红出浅黄”,则描绘出此时草木渐染、层林尽染的景致。

物候现象

元代文人吴澄编著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,他将霜降分为三候:一候豺乃祭兽;二候草木黄落;三候蜇虫咸俯。

此时豺这类动物开始捕获猎物过冬;树叶都枯黄掉落;冬眠的动物也藏在洞中不动不食进入冬眠状态中。

养生

这样的季节,养生尤为重要。霜降时节天气渐冷,很多地区都有“补霜降”的习俗,民间谚语说“一年补透透,不如补霜降”。在饮食方面,宜选择温润滋养之品,以健胃补脾、滋养润燥为主。此时,适量饮用白酒成为不少人的选择。


白酒作为中国传统饮品,在养生方面有着悠久历史。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:“酒,天之美禄也。少饮则和血行气,壮神御寒,消愁遣兴。”霜降时节适量饮用白酒,可以起到活血暖身、抵御寒冷的作用。特别是在早晚寒凉之时,小酌一杯,能促进血液循环,让身体逐渐暖和起来。



秋高气爽秋风凉



十月寒露与霜降


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饮用白酒养生的关键在“适量”二字。古人对此早有认识,《养生要集》写道:“酒者,能益人,亦能损人。节其分而饮之,宜和百脉,消邪却冷也。”若过度饮用,则会对身体造成伤害。那么何为适量?一般而言,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,女性减半。以53度白酒为例,男性每日饮用不宜超过60毫升,女性不超过30毫升。


饮用方式也有讲究。霜降时节饮白酒,最好小口慢饮,细细品味。饮酒前可先食用些食物,避免空腹饮酒。搭配一些温性食物如核桃、花生、杏仁等坚果,或清淡的白肉、豆制品等为佳。此时应避免与辛辣燥热的食物同食,以免加重秋燥。


“外御寒、内清热”

从古至今,中国人讲究天人相应,顺应自然。霜降时节适量饮用白酒,是千百年来民间智慧的结晶,蕴含着古人总结出来的养生之道。然而,时代在发展,我们对白酒养生的认识也应当更加科学理性。既要传承古人的经验,又要结合现代科学研究,理性、适量地饮用,才能达到真正的养生目的。


秋将尽,冬欲来。在这个过渡的时节里,让我们以理性的态度、诗意的心情,与秋天作别。在渐寒的天气里,保持身心的温暖与平和,迎接冬天的到来。


黔ICP备2021006612号

贵公网安备52038202666666号